创新发展科技创新(开局新愿景③丨加大科技创新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上传日期:2023-05-30 浏览次数:

开局新愿景③丨加大科技创新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开局新愿景③丨加大科技创新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开局新愿景③丨加大科技创新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开局新愿景③丨加大科技创新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小霞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在此背景下,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熊鸿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来看,2023年我国经济将总体回升并有望向潜在增长速度回归。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将加快由数量型扩张向效率型增长转型,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将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需要从三方面来理解。”熊鸿儒指出,第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从当前国内外形势来看,我国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的关键一招是向创新要动力、向科技要潜力。紧紧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任务十分紧迫,这既需要从更大范围和更广群体中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也需要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上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竞争新优势。

第二,要以创新保障安全。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的今天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将成为我国能否有效应对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根本。“今天我们在一些领域遭遇的‘卡脖子’问题,短期看是如何补短板,中长期看就是如何夯实发展的安全根基。”熊鸿儒说,要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必须在国计民生和重大战略性领域加快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第三,要以创新加速转型。从一些重要的科技产出和创新实力指标看,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但离世界领先的科技强国和全球创新中心仍有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眼下我们看得到的诸如效率、质量等方面的差距,还有很多我们不一定有充分认识但却极为关键的差距。同时,我们还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的科技创新正在经历从追赶型发展模式向引领型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过程之中。”熊鸿儒解释说,这种转变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顺利“过渡”的,其本质上是整个创新体系的转型,是系统性的能级跃迁。历史经验表明,这种转型是极为不易的,所以还必须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加速这种转型。

近几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遇到挑战。2023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至关重要。

熊鸿儒表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需要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着力“补短板”。补短板不能只停留在“打补丁”或“堵漏洞”的层次上,还要更加注重系统性、基础性。简言之,不仅要解“燃眉之急”,还要能“未雨绸缪”。另一方面,加快“锻长板”。要注重抢抓机遇、前瞻布局,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力,全力支持更多敢于参与科技前沿竞争的创新型企业家发挥更大作用。

姜江表示,要瞄准当前最掣肘我们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薄弱环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调动科技、产业、金融各方力量,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这一点,也是贯穿“十四五”全周期乃至未来中长期科技创新政策、产业政策的重点。




<

上一篇:未来科技设计色彩(回顾|吴杨波:莫兰迪色彩与当代创意产业空间)

下一篇:天津 奇科技(周鸿祎离婚,前妻将分得价值近90亿元股份)

免费获取您的专属营销方案

验证码